邁向 2019
《鮑思高慈幼家庭神恩身份憲章》
(第八條至第十三條)
內容和精神的闡釋
謝錦芳修女
第八條:婦女寶貴的貢獻
最初四個組別及隨後而來的組別,它們的慈幼經驗,是由一批婦女而來的,並藉著她們明顯而有效的貢獻得以充實。
首先鮑思高神父所提出的預防教育法及他在華道角所建立的家庭精神,媽媽瑪加利大有她獨特的貢獻。她本身有著堅強的性格,有判斷力,同時熱心敬主,時常謹守天主的誡命,為人正直,勤勞,溫柔體貼,曉得以宗教教育教養性格不同的孩子。
聖女瑪利亞.陶美尼加.瑪沙利羅生性聰慧、有熱誠、率直的性格。她知道怎樣把剛強和溫柔、堅決和慈愛連合一起。她在摩爾尼斯的修女團體及女孩子中間,致力推動慈幼教育法及活出家庭精神。
在斐理伯、李納德神父的帶領下,鮑思高志願會早期的女性把在俗奉獻引進慈幼家庭內,在日常生活中默默耕耘,將慈幼神恩的種子散播在廣大的人群中。
還有一些女基督徒在一個慈幼會主教或神父帶領下,以「與我靈」為座右銘,實踐慈幼精神的精華。
第九條:推動與窮人團結的新形式
鮑思高神父為拯救貧苦的男女青年而創辦了修會,並以神貧,和一種單純和福音生活為它的未來和延續的條件。修會的歷史是依據優先選擇為窮人服務和使他們重拾尊嚴去發展的。
慈幼家庭再肯定在當代的環境中,忠於鮑思高神父先知性的富饒,作為忠於天主計劃的回應,涉及三個範圍:提升教育;公民的、社會和傳教的義工服務;社會及政治的投身。
在此,建議一些推動與窮人團結的模式:重振每個人的能量;提升每日生活的意義;幫助每一個人找到在社會和教會的位置。
第十條:組別神恩互相交換
慈幼家庭各組別關係密切,因為所有組別都是慈幼神恩的精神繼承者。
可以說,母佑會修女活出的摩爾尼斯精神與慈幼神恩互相呼應。我嘗試列出相同的地方:
- 以慈幼教育法教導女青年:著重在理智、宗教及仁愛三方面的培育
- 以忍耐的愛德和持久的寬仁去看管青年
- 培養內心堅定與世俗精神不妥協,並積極分擔基督傳教的精神
- 神貧和刻苦的精神
- 服從和克己的精神
- 和悅自然的貞潔美德
- 友愛團結、聖善喜樂的生活
協進慈幼會士則按照自己的生活狀況及能力,在可能範圍內參與及支持大家庭內的慈幼使命並為使徒的承傳作見証。
第十一條:接聖母到家中
媽媽瑪加利大從小就教小若望恭敬聖母,在他的九歲奇夢中,耶穌就已經指定聖母就是鮑思高神父的慈母與導師。
都靈的聖母進教之佑大殿今年慶祝祝聖150 週年。這聖殿是出自鮑思高神父對聖母的孝愛之情,及他敢於面對充滿希望同時也是極大困難的任務。他深信聖母願意建造這大殿,她會確保興建這大殿所需要的一切。1863 年大殿動工時,鮑思高神父只給了工頭Carlo Buzzetti 八個銅錢!
母佑會成立在瑪利亞進教之佑大殿祝聖後四年。鮑思高神父不單止要以石頭為瑪利亞建立一座聖殿,也想似活石來建立一座聖殿,好能恆常地向瑪利亞唱出感恩的歌。在母佑會成立當日他說:現在你們是一個完全屬於聖母的修道家庭…….你們要常記著,你們的修會是鮑思高神父感謝以進教之佑為稱號的天主之母的生活紀念碑。(母佑會修會編年紀I, 306)
協進慈幼會士在使徒生活守則中(參閱 No. 20)鼓勵會士培養對進教之佑聖母,教會之母及人類之母的孝愛。
第十二條:參照鮑思高神父
鮑思高神父屢次重複:讓我們為天主更大的光榮而工作,他把這意識濃縮成為他的座右銘「與我靈、取其餘」。
跟鮑思高神父一樣,耶穌善牧的心是我們所有宗徒工作的印記,又是我們重要的參照點。同時,我們在鮑思高神父內找到「慈幼式樣」的實際做法,成了華道角的特別精神,或是摩爾尼斯的特別精神,又或是我們慈幼家庭內,每個組別裡,最典型的精神。
第十三條: 慈幼家庭內的總會長
慈幼會總會長每年都會先去母佑會在羅馬的總院與修女們分享他當年的贈言。通常修女們把這個傳統稱為一份美麗的精神遺產,因為它經常都很接近鮑思高神父的教導。
總會長的選擇常常是恰到好處,能夠觸動每一個母佑女兒的心靈深處,並能給予慈幼家庭成員新的動力,好能每日在喜樂和希望中負起每個人的使命。
協進慈幼會士視慈幼會的總會長有執行至高首長的職能,也是忠誠地執行會祖計劃的保証人,並能推動該會的成長。
慈幼家庭內每一個成員都相信總會長一如昔日鮑思高神父一樣,關注每個組別的成長,引導在神恩上的忠信。
反省:
- 怎樣在各組別中,重振每個人的能量;提升每日生活的意義;幫助每一個人找到在社會和教會的位置?
- 怎樣在可能範圍內參與及支持大家庭內的慈幼使命,並為使徒的承傳作見証?
- 在我們自己的組別,能否找到鮑思高神父的「慈幼式樣」的實際做法,成為組別裡最典型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