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科培育講座

從天主教五大核心價值出發

良友之聲出版社

在當今社會對價值觀教育日益重視的背景下,良友之聲出版社於2025年6月5日下午,假香港聖安多尼堂母佑堂舉行一場題為《從天主教五大核心價值角度看教育局的12個關鍵價值觀》的講座。是次講座由葉泰浩神父主講,吸引超過80位中小學校長、宗教科教師及牧民助理出席,深入探討價值觀教育的理論基礎與實踐方向。

葉神父從天主教教育的五大核心價值──真理、公義、愛德、家庭與生命──出發,並以「十誡」為例,指出這些價值觀是植根於對人性、符合自然律的倫理原則。他強調,這些核心價值源自人類內在的自然傾向,例如對真理的追求、渴望群體生活、繁衍與教養後代等,都是所有人類與生俱來的自然傾向。若能以此為指引,在生活中作出選擇,便能行善避惡。

講座第二部份聚焦於香港教育局公佈的《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當中提出十二項關鍵價值觀,如堅毅、責任感、誠信、仁愛、守法、孝親等,強調價值觀影響個人的判斷與行為,是我們分辨對錯、作出抉擇的重要依據。當面對「應不應這樣做?」的問題時,不應只從個人立場出發,更應以國家的福祉和社會共同持守的正面價值觀作為判斷和決策的基礎。葉神父指出,這些價值觀與天主教的五大核心價值高度契合,如「誠信」對應「真理」、「仁愛」呼應「愛德」,而「責任感」及「守法」亦反映了「公義」的精神。

葉神父進一步提醒,價值觀教育若缺乏信仰背景和倫理系統支撐,容易流於空泛。他強調,天主教學校推行價值教育時,必須根植於教會的倫理神學傳統,從人性出發,讓學生明白甚麼是真正的善。他亦以天主教教育部《天主教學校的身份》(2022)文件為例,指出天主教教育的目標,是協助學生邁向人性圓滿,而非僅僅應對社會要求。

講座結尾,葉神父呼籲天主教學校在實踐教育局價值觀框架的同時,不忘自身的核心價值,將十二項價值與教會二千年智慧結合起來,發展出具本土特色,又不失信仰根基的價值觀教育路徑。

西貢祟真天主教學校(小學部)謝佩琳老師在講座後分享感想,表示自己對價值教育的整體框架有了更清晰而深入的理解,認為這將有助於日後教學中更貼近學生的學習需要。她亦相信,學生會逐漸發現,價值觀並非是抽象理論,而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切實可行的生活指引。

標籤

about 從天主教五大核心價值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