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利哀勞11
韓國:用慈幼心態去平衡不同的需要
親愛的Julie, 這個月我們與教宗方濟各一起祈禱,願世界在憐憫中成長。作為韓國慈幼傳教辦公室的成員,你將會如何出力?
我們使命其中一部份是支持恩人的福傳工作。我們努力分享全球傳教區的新聞,並鼓勵他人參與祈禱和慈善行動。我們致力於聚焦傳教地區的成長見證,使恩人的慈悲心並非源自憐憫,而是來自於團結互助的精神。我個人很喜歡聆聽不同領域的故事。這並非因為我特殊,而是因為我受恩寵能夠親身體驗這些故事。這賦予我責任去塑造這些故事,並將它們以有意義的方式傳遞出去。我們也非常謹慎地篩選項目,確保捐助者的善意能轉化為有價值的影響力。
眾所周知,你們國家的在俗教友都很活躍,例如慈幼協進會和舊生。他們與慈幼會的合作是如何進行的?
當需要緊急援助時,慈幼會的合作者總是第一個挺身而出。無論是烏克蘭戰爭,還是緬甸局勢等危機時期,他們總以切身之痛,為災民祈禱並籌集善款。鮑思高技術學校(現已結束)和慈幼高中的校友,如今在各行各業工作,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專業知識和資源支援。無論是否是天主教徒,他們都常常滿懷深切回憶著當年與慈幼會教育者在一起的時光,彷彿瞬間回到了青春歲月。在籌備2027年世界青年日之際,我們鼓勵慈幼青年要更積極參與,並提供讓他們有領導的機會。
Julie,工作中,有什麼特別使你感到快樂或自豪的時刻嗎?
自從我不再直接與青年人一起工作,有時很容易陷入只關注人數和流程的常規。正因如此,我努力在工作中保持慈幼精神和更廣闊的視野。平衡我們的使命和恩人的需求是極具挑戰的,但擁有共同使命的同事讓我感到很鼓舞。
去年,我探訪了南蘇丹,與當地的慈幼會會士待了一段時間,之前我們只是透過書信認識。有一天,他看到我努力地去了解當地情況後,他說:「Julie是位很強大的女性。」 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話,卻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
Kim Yeaeun(Julie)
我出生於韓國原州,畢業於首爾延世大學,主修哲學。在大學期間,我在堂區擔任義務教理班導師。
2016年,我在波蘭格勒古夫(Krakow)舉行的世界青年日首次遇到慈幼會會士。由2021年起,我加入慈幼會傳教辦公室,負責國際支援計劃、籌款活動和社交媒體帳戶的營運。同時,我積極參與慈青,擔任跳舞義工並參加青年宗徒活動。
慈幼傳教祈禱意向
20252年6月:重啟 > 憐憫
求主賜我們勇氣,能與被派遣去服務的人建立連結,活出憐憫和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