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頌軒

電影《鮑思高傳》(英譯:Mission to Love)以這樣的對話來演繹會祖聖若望鮑思高創立慈幼會的心願。鮑思高神父召集了有潛質的青年,對他們說:「我們要創立一個修會,這樣,在我死後,我們的工作才能得以延續。」青年說:「不,鮑思高神父絕不會死!」他說:「是的,鮑思高神父絕不會死,只要你成為下一個鮑思高神父!」

我深信,我們每位初學生都是受到某位或某些慈幼會士的啟發,因而開始思考和辨別慈幼會聖召,這些慈幼會士就是我們生命中的鮑思高神父。慈幼會的神恩,並非依靠沒有生命的理論來傳承的,而是以生命影響生命,藉著與慈幼會士的相遇,鮑思高神父的精神得以傳遞。我曾聽過這樣的說法:「想要學習甚麼是預防教育法?與鮑思高神父一起生活吧!」

我很感恩能在生命中遇到許多「鮑思高神父」,他們的見證和榜樣,深深地支撐著我聖召的基礎,給我動力繼續向前。他們是我這顆聖召小種子的養分;是我在風雨中的傘,陪伴我走到那堅固的堡壘——基督。

容我在這裡分享一些經驗。

我在初期備修時,被指派到澳門慈幼中學——我的母校工作。我的辦公桌,設在校監室——時任校監周神父的辦公室內。我和周神父的辦公桌下,各自有一個垃圾筒。九月開學,直到十一月,我漸漸發現桌下的垃圾筒定期會被清理乾淨。有一天,我與學校工友們聊天,順便問道:「咦,對了。您們通常在哪天打掃校監室?因為我見桌下的垃圾筒定期會被清理。」工友很是奇怪,然後笑著對我說:「哪裡有人幫你清垃圾?是你『老闆』幫你清理吧?哈哈!」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整整兩個多月,都是周神父親自為我清理垃圾的,而且從來沒有告訴我。周神父自我小學時便是我的校長,到我高中時他成了校監,在我備修時是我的副院長,卻每個星期謙遜地為我這個「小薯仔」清理垃圾。這實在是「人子不是來受服事,而是來服事人」(谷10:45)的活見證。我深深受感動,從此我學會謙遜,或至少有一顆要學習謙遜的心。

另一個經驗發生在後期備修時,我被指派在香港仔工業學校寄宿部擔任指導員。一次,我與會士團體從香港到澳門進行月退省。中午,周神父請我們到酒樓吃飯,及後預備返回月退省的地方(慈幼中學)時,因車子坐位不足,周神父便請我步行回校。我當然很樂意,況且距離不遠。我的院長林神父忽然對我說:「軒,我與你一起行,我想做做運動。」以後,我有機會問他:「院長,那次您說與我一起行,並非真的想做運動,只是怕我孤獨,所以陪伴我,對嗎?」他點頭默認。院長是個擁有傳統中國美德的含蓄鐵漢子,但也不忘含蓄地表達自己的細心與關懷,而且凡事親力親為,是我敬佩的柔情鐵漢!

來了菲律賓宿霧進行初學,也有類似的經驗。到達機場那刻,初學師看見我,便立刻為我提起沉重的背包;有一次在初學院的團體勞動工作中,我們十多個人一起打掃花園,當我感到疲累想停下來休息時,卻看見另一位神長拿著兩束掃帚像會輕功似的飛快地打掃,前一天他才因為遠足而感到雙腿疼痛,難以行走,然而他沒有休息,仍與我們一起工作。

青年人,在你的生命中,有遇到過如此觸動人心的慈幼會會士、母佑會修女或教育者嗎?這些就是聖德!願我們能從這些生活見證中得到啟發,汲取養分,藉此承傳鮑思高神父的精神,在慈幼大家庭的各單位中發光發亮!

標籤

about  動人心的生活見證